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生产技术>> 羊楼洞翠毫茶机制技术工艺初探

羊楼洞翠毫茶机制技术工艺初探

2019-09-24阅读量: 271 次

  要:对羊楼洞翠毫机制茶各工艺使用的设备及其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制定了各工序适合采用的机械设备及配套技术参数。制得的羊楼洞翠毫机制茶品质优于手工制茶,典型特征为“紧、细、圆、直、多毫、栗香持久”。

关键词:羊楼洞翠毫茶,机制工艺

Preliminary Study on Mach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Yangloudong Cuihao Tea

LEI Gai–xiang,

( Chibi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hibi 437300, China )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machines and their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Yangloudong Cuihao tea were studied, on which the proper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various processes were also formulated. The quality of machine-made Cuihao tea was better than manual one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s being “tight, fine, round, straight, more fluff, and persistent chestnut flavour”.

Key words: Yangloudong Cuihao Tea, Mach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羊楼洞翠毫茶,产于著名的湖北羊楼洞茶区,该洞茶区位于湖北赤壁,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产茶历史始于秦晋、盛于明清,鼎盛时期茶园面积为3.87万公顷,产茶2.4万吨。赤壁所产的“洞茶”(即羊楼洞砖茶)天下闻名,既是过去朝廷选定的贡品,也是我国主要的边贸茶,2011年羊楼洞砖茶(洞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羊楼洞翠毫茶是羊楼洞茶区的一种传统名优茶,一直采用手工制作,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及产区劳动力的转移,手工制作的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羊楼洞翠毫茶的机制工艺亟待建立。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对羊楼洞翠毫茶相关制作技术及经验进行了探索总结。

羊楼洞翠毫茶的品质特征

羊楼洞翠毫茶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将鲜叶加工成直条形翠毫茶和卷曲形翠毫茶两种类型。

1.1感官品质

   羊楼洞翠毫茶外形紧细、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栗香高、持久,回味甘甜。从表1可以看出:机制羊楼洞翠毫茶无论是从外形、汤色、叶底还是滋味进行评价均优于手工茶,机械制作优势显著。

1  羊楼洞翠毫茶机制与传统手工制作感官特征

Table 1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made and manualYangloudong Cuihao tea

 

级别Grade

外形Appearance

香气Fragrance

汤色Soup color

滋味Taste

叶底Leaves

机制

一级

条索细嫩、白毫显现

栗香浓烈持久

嫩绿清澈

鲜浓甘醇

细嫩明亮

二级

条索细紧、翠绿显毫

栗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厚爽醇

匀齐明亮

三级

条索紧结

嫩香持久

黄绿明亮

清爽纯正

嫩绿明亮

手工

一级

条索细紧、嫩绿显毫

嫩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爽浓厚

嫩绿匀齐

二级

条索紧结、绿润显毫

清香持久

黄绿明亮

鲜醇浓厚

翠绿明亮

三级

条索松、墨绿带毫

纯正持久

黄绿尚明

清爽醇正

黄绿厚实

1.2品质特征

    羊楼洞地区海拔100m700m,土壤质地为带砾石的红壤和黄壤土,有机质丰富。保护区中开采的羊楼洞翠毫茶富含茶多酚、茶黄素、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2羊楼洞翠毫茶的制作工艺

羊楼洞翠毫茶机制茶沿袭了传统毫茶的加工工艺,经过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整形、干燥等工序,各工序要求严格,尤其是理条整形工序有其独到之处。羊楼洞翠毫茶的机制工艺一改以往的砖茶制作工艺的技法,是一种生产羊楼洞名优绿茶的加工方式,为羊楼洞地区茶叶增效,茶农增收乃至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1鲜叶的采摘和摊放

   羊楼洞茶区的茶树品种多为鄂南群体品种,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中茶108、鄂茶1号、槠叶齐、中茶302、福鼎大白等茶树良种,鲜叶普遍具有柔软厚实,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等特点。采摘时选择晴天采摘单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鲜叶要求芽叶肥壮、新鲜完整,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害、无异杂、无损伤(见表2)。鲜叶盛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轻翻,避免机械损伤。鲜叶进厂后,应将待制鲜叶均匀平铺在篾制的竹帘上,置阴凉通风处,厚度3-5cm,每隔2h翻动一次,一般摊放6-8h,摊放标准:叶质由生硬变为柔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左右即可,

2  鲜叶品质分级标准

Table 2 The quality grading standards of fresh leaves

级别Grade

品质要求 Quality requirement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匀齐、无鱼叶、单片、病斑叶等。

一级

一芽一叶,芽叶完整、匀净,不含单片,不带病斑叶。

二级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25%以下),芽叶完整、匀净,不带病斑叶等。

三级

一芽二叶(60%以下),一芽三叶(50%以下),芽叶完整、稍带单片。

2.2 杀青

杀青设备

可采用

2.2 杀青方法

杀青是关键工序,直接影响杀青叶的色泽和香气,继而影响成品茶的品质。杀青选用6CSR-40型或80型名优茶滚筒杀青机,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1】。先预热滚筒,待滚筒内空气温度达150±5℃时,手伸进投叶口处,手心发烫,即可杀青。40型杀青机每分钟投叶量2.5kg80型每分钟投叶量4.5kg,依鲜叶摊放程度及锅温而定,如鲜叶水分含量过高则要减少投叶量(以出叶口无水蒸气冒出为准),杀青时间1~2min,开始投叶时连续投3~4把鲜叶,避免出现焦叶焦边现象,快结束时投叶量也宜多些,可避免最后出筒叶干枯或焦边。杀青适度的标准为:叶质柔软,折梗不断,叶片无光泽,呈暗绿色,青草气散尽,清香气浓,叶缘干燥,含水量58%~60%。杀青叶要及时摊凉,可在杀青机出口放电风扇或鼓风机,以尽快降低叶温,摊凉程度以叶梗水份分布均匀,叶质回软为宜。

2.3 揉捻

揉捻的目的【2】是使杀青叶在机械力作用下卷曲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入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揉捻一般选用6CR25-40型揉捻机,单芽,一芽一叶原料宜选用小型揉捻机揉捻。

揉捻时参照揉捻机的容量要求投入杀青叶,投叶量以自然装满揉桶为宜,避免压叶;揉捻时间根据鲜叶嫩度而定,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高档羊楼洞翠毫茶要轻压短揉(如是单芽一般不揉,可直接进入毛火,也可用于轻轻抓揉几下),时间掌握在5~10min,中低档茶适当加压,时间15~25min,每5min加压或减压一次。捻揉程度以茶条卷拢茶汁略渗出,高中档茶成条率达95%以上,低档茶成条率达90%以上为宜。揉捻不能过度,否则会造成梗叶分离,断碎茶过多,干茶色泽变暗,茶汤泛黄浑浊,难以达到品质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见表3所示),揉捻时间超过25 min时,感官品质下降。

2.4 解块分筛

40型解块筛分机进行解块分筛或人工抖筛。筛面上的揉捻叶要进行第二次揉捻,筛底下的揉捻叶经摊凉后就可理条整形。分筛后的筛面应打毛火,筛底茶如果理条整形不及时也应打毛火,毛火温度125度左右,时间3min,掌握高温快速原则,毛火叶要摊凉30min左右。

3  揉捻时间不同对品质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rolling time on tea quality

时间 Time

外形 Appearance

香气 Fragrance

汤色 Soup color

滋味 Taste

叶底Leaves

5—10min

条索细嫩、白毫显现

栗香浓烈持久

嫩绿清澈

鲜浓甘醇

细嫩明亮

15–25 min

条索细紧、翠绿显毫

嫩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爽浓厚

嫩绿匀齐

25 min以上

条索稍紧

清香尚久

尚明亮

清爽醇正

破碎不齐

2.5 理条整形

翠毫茶分为直条型翠毫茶和卷曲型翠毫茶两种。直条型翠毫茶可选用60型往复式11槽震动理条机理条,温度控制在90~110℃,投叶量1~1.2kg,时间8~10min。理条约3min后在槽内各放入1根加压棒,温度控制在100℃以内(前期可达100℃,中、后期应控制在80~90℃),待理条叶发出沙沙响声,条索挺直,色泽绿润,白毫初露,含水量降至35%~40%时出槽摊凉。卷曲型翠毫选用941型烘焙机,温度100~110℃,两手心相对,顺时针旋转团揉至初步卷曲成条,6成干时出槽摊凉。

搓条提毫是整形显毫的重要工序,一般茶叶含水率在30%-40%时开始提毫,此工序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使翠毫茶达到应有的外形,茶叶白毫显露。搓条提毫工序宜在941号烘焙机或整形平台上进行,进风口温度80~90℃,时间3~5min。操作手法亦分为两种:直条型翠毫茶两手相对,用掌心向前推搓;卷曲型翠毫茶两手相对,用掌力顺时针旋转团搓揉,搓条时应掌握轻重轻,搓至条索紧凑,白毫显露即可。

2.6 初烘

羊楼洞翠毫茶可选用HD-6型连续烘干机进行初干,进风口温度110~120℃,摊叶厚度1cm,时间10min左右,茶叶含水率应掌握在10%~15%。初烘后要充分摊凉,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以利于提香。摊凉厚度25~35cm,时间4~6h,达到完全冷却后进行足干提香【3】。

2.7 足干提香

选用YX-6CHZ-8B型提香机足干提香,温度75~90℃,摊叶厚度2cm,时间35~50min,足干后的干茶达到手捏成粉末状,含水量5%~6%时可下机摊凉、冷却,待冷却后用风选机或人工除去碎末,簸去黄片,拣梗剔杂,然后密封入库、冷藏。

3结语

   羊楼洞翠毫机制的工艺流程为:鲜叶堆放杀青(摊凉)揉捻解块筛分(毛火、推凉)理条整形(摊凉、搓条提毫)初烘(摊凉)足干提香。其中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整形、烘焙等是关键性工序。其技术要点为:鲜叶摊放置阴凉通风处,摊叶厚度3-5 cm,时间为6-8 h;杀青时投叶量按40型杀青机每分钟投叶量2.5 kg80型每分钟投叶量4.5 kg进行,时间约1~2 min;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时间控制在25 min内;理条、搓条工序依不同外形的翠毫茶分别进行,直条形翠毫茶用往复理条机理条,卷曲形翠毫茶用手在烘焙机上揉搓成条做形,搓条提毫的手法亦依据不同外形翠毫茶而有所不同,六成干时进入烘焙工序;初烘含水量控制在10%~15%,摊凉4-6 h后进行足火提香至足干。

羊楼洞翠毫机制茶的开发是赤壁市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增加茶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提高茶园产量,增加茶农收入,提升茶叶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巨根,朱永兴.茶学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李传友.茶叶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24-64.

[3] 骆耀平.名优茶茶生产与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79-190.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

雷该翔

性别

籍贯

湖北

出生年月

1970.01

联系电话

13508646461

QQ

1801338164

E-mail 1801338164@qq.com
工作/学习单位

湖北省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

职称职务

农艺师/股长

工作/研究内容

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

寄送样刊地址

湖北赤壁市赤壁大道975

邮编

4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