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茶文化>> 洋楼洞

洋楼洞

2019-09-09阅读量: 456 次

羊楼洞 – 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羊楼洞位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今赤壁市)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的美称。 

羊楼洞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汽高温压制而成,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三百年前,万里茶路沿途的国家把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这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汇集了来自各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精英商贾,行成了一个人口逾四万的”中国大茶市”。古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12月,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羊楼洞的近代历史沿革:

1854年(咸丰4年)5月,湘军王鑫部在羊楼洞被太平军陈玉成部击溃。

10月9日,太平军四路扑营,湘军罗泽南命兵勇偃旗息鼓,佯装无备,而后抄尾猛攻,太平军大败,死80余人。次日,罗泽南部进入羊楼洞。

10月17日,太平军崇阳总制廖敬顺,探知罗泽南大部未进羊楼洞,便调3000余人挺进羊楼洞,罗令枪队12人佯败而走,廖令部追击,罗振鼓驰突,廖部死200余人,被俘18人。

1855年(咸丰5年),羊楼洞厘金专局成立,开办厘金税收,

羊楼洞

羊楼洞10月,太平军派遣六营共3000余人驰援蒲圻,败湘军于羊楼洞。

冬月,罗泽南进攻崇阳太平军余部,同时进攻羊楼洞,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2万余人迎战,与罗部李续宾交战,双方各有伤亡。

1861年(咸丰11年)

七月,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部攻克包括羊楼洞在内的通山,咸宁,通城、嘉鱼、蒲圻等地。队伍发展到15万人。

1863年(同治2年)

俄商在羊楼洞、羊楼司开设茶行。

1900年(光绪26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为给谭嗣同复仇,密秘领导两湖师范生计拟暴动,羊楼洞人饶振启积极响应,发展队伍600余人,因行踪暴露,遭官兵镇压,致使临湘蒲圻、通城、崇阳、大治等县有5000余人参加的农民暴动中途夭折。

1904年(光绪30年)

9月,羊楼洞高等小学堂在文昌阁设立,堂长宋道铨。

1907年(光绪33年)

广东人魏鉴彬首次在羊楼洞用手摇发电机发电放映无声电影。

1910年(清宣统2年)

6月21日,湖北高等农业学堂教务长刘太令、教习美代清彦(日本人),率毕业生杨德荣等12人来到羊楼洞茶厂学习制茶技术。

1913年(民国2年)

县公立女子学校在羊楼洞创办。1914年(民国3年),

羊楼洞

羊楼洞粤汉铁路武汉机务段段长饶生阶,运来电报机1台,在羊楼洞开展电报业务,为茶商服务。

1920年(民国9年)

武昌至羊楼洞长途电话线架成通话。

羊楼洞”长盛川”茶庄老板张仲山(山西人)从武汉购得旧火车头一部,供压制砖茶动力之用。

1930年(民国19年)

7月1日,彭德怀红五军到羊楼洞歼灭国民党反动武装第22师1团易秉乾部,在赵李桥休息2天后经羊楼司开赴岳阳。

8月3日,《红军日报》第三期刊载特讯:蒲圻羊楼司、羊楼洞的工农群众组成自己武装的红军独立师,在当地开展游击战。

1938年(民国27年)

11月日军沿铁路进犯,1日,中伙铺沦陷,4日,县城沦陷,7日,羊楼洞、赵李桥、新店沦陷,8日,羊楼司沦陷。

11月中旬,日军烧毁羊楼洞观音口至湾上沿港两旁房屋上千间,拆毁栗树咀茶坊街全部房屋

1939年(民国28年)

2月11日,赵李桥维持会强抓难民3000余人,聚集在羊楼洞附近,用铁丝圈围起来,随时为日军服劳役。

2月17日,国民党政府军攻占羊楼洞,日军铃木部伤亡400余人。

2月26日,羊楼洞游击支队全歼日军铃木部第一中队、第二中队。

9月上旬,日军窜到羊楼洞伴旗山,烧毁房屋数百间,杀害老幼30余人。

冬,日军对羊楼洞伍家沟一个村庄进行大屠杀,该村五户19人全部被杀光。日冠先用机枪扫射,射杀数人后用火将藏在屋子里的十多人烧死。后人称此地为”烧人坡”。

1940年(民国29年)

5月国民党政府军195师在赵李桥、羊楼洞、羊楼司一带抗战,打掉日冠碉堡8个,炸毁铁路多处。

9月4日晚,日军120辆汽车从羊楼洞开往通城,国民党政府军中途中伏击,击毁20辆汽车,击毙日军百余人。

1946年(民国35年)

8月,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通城迁往羊楼洞,改名”蒲圻师范”。

1947年(民国36年)

1月17日,新国军第2师18团营长龚炳臣和余少清等在羊楼洞设立情报机关。

国民党政府军在羊楼洞设立伤兵医院。

1948年(民国37年)

10月1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特设”中原临时中学”从河南迁至羊楼洞,当时迁来的有高中及师范部的32个班1600余名学生,该校为”中原临时中校本部”。

1951年

6月21日,设于羊楼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正式接收志愿军伤病员,至1953年7月,共接收伤员3100人,治愈2700余人。该医院后迁蕲春,改为湖北省第一康复医院。

羊楼洞明清古街

羊楼洞明清古街,

1952年

6月7日下午,湖北省民生茶叶公司羊楼洞茶厂烘烤房失火,烧毁半成品仓库一栋,花茶半成品5.2万公斤,青砖成品552箱。

同年,县禁烟禁毒委员会在城关、车埠、新店、羊楼洞查获贩卖烟毒犯72名,吸毒犯77名,依法处决一名,判刑20名,管制9名。

1953年

8月,羊楼洞砖茶厂由羊楼洞迁赵李桥,改名”湖北省赵李桥砖茶厂”。

1958年

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增设三中(城关)、四中(官塘)、五中(神山埠头)、六中(羊楼洞)、七中(车埠)5所初级中学。

1978年

10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农业服务加工工业考察团”一行16人,来羊楼洞参观扇筷厂、茶叶加工工厂参观。

12月14日,省革委会同意,将羊楼洞茶厂与蒲圻县示范茶厂合并,定名为”国营羊楼洞茶厂”。

— 廖道南(明)

万嶂入羊楼,双溪绕凤丘.

天开珠洞晓,月旁石潭秋.

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草幽.

登临一长啸,日夕紫烟浮.

《洞庄颂》

羊楼古巷青石幽,

洞庄百年木楼秋,

千载修得茶香绕,

观音泉韵洗风流。

羊楼洞将军寺

羊楼洞将军寺一位老人,在他传承祖辈的记忆里,这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大约在1736年,由羊楼洞茶庄老板雷中万先生制作的第一块青砖茶就诞生在这里,用九眼泉井的水制成的青砖茶很快便闻名遐迩,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洞砖。从那以后,每年几十万担的茶砖,就由那些当地或来自江西的精壮农民,用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日夜不停地运往三十里外的新店,再运往汉口,运往包头和张家口,直至遥远的俄罗斯。

湖北的大山里的羊楼洞,用青砖茶紧系着北方广远的地域上的人们。然而这一切结束了,为了不再用独轮车,为了不再让那些当地或江西的农民汗流浃背地运进茶叶送出茶砖,人民政府将茶厂迁到了几里路外的赵李桥。

时代前进了,而羊楼洞被冷落了。不变的是老青砖茶,还是那样色泽青褐,香气纯正,还是那样紧密结实,份量足称,还是那样深受蒙古族牧民的欢迎。

  将军寺

羊楼洞的松峰山-松峰茶的发源地

       羊楼洞的松峰山-松峰茶的发源地将军寺位于以砖茶和古板街称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内,与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赤壁著名景点陆水湖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羊楼洞既是一历史名镇,山清水秀又是一旅游胜地。将军寺始建于唐代,本祀羊楼洞先仁唐敕忠烈将军雷万春。唐至得德年间的安史之乱,雷公奉肃宗李亨平叛令与蒲圻人平原将军覃国良随张巡、许、南霁云等镇守睢阳,以饥疲之军先后与敌军战三百余回,歼敌十万余人,扼守江淮,叛军闻风丧胆,始终无法下江南,后城破不屈与三十六义士忠义殉国。叛乱平定后,雷公褒封忠烈将军,并谕民间立庙祭祀。《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政通鉴》等史书均有记载。宋名臣文天祥曾撰写过万春公传。

            绿遍松峰誉更芳,春山如海采茶忙。

           千行歌绕千重翠,万亩花开万仞香。

 观音泉传说

        观音泉位于羊楼洞松峰山脚下,这口惠泉养育了许许多多的羊楼洞人,几乎每一个羊楼洞人都尝过观音泉的水,观音泉会继续给羊楼洞带来福气和好运,让幸福如泉水般万年流淌……

        关于观音泉的由来,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也不记得是什么年代了,天下大旱,田里的庄稼眼看全干涸了。松峰山脚下,一老年农民正愁在了自家的田边,烈日炎炎,汗水扑哧扑哧地往下掉。没办法啊,老天爷不照顾你!看来今年又得闹饥荒了。

不行,不能眼看着庄稼全完了。于是,这位老农硬是从里许外用水桶往田里挑水。汗水浸湿了衣衫,老伴从家里送来了一瓶水,老汉没舍得喝,这大热天,水太不容易了。他干得眼冒金花,摇晃着身体打开瓶盖,正准备痛饮一翻,一个陌生的老婆婆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背后。只见老婆婆驼着背,脸部布满皱纹,衣服破烂不堪,一看就知道是个乞丐。可这年头,农家与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

观音泉

老婆婆吃力地说:”好心人,我实在太渴了,能给点水喝吗?””这,……”老农迟疑着。

观音泉”给点吧,我都快干死了。”老婆婆恳求道。老汉犹豫着,终于将手中的水瓶递了过去。老婆婆接过后,一昂脖子全喝干了。”好心人,我这里也有一个瓶,不过是空的。你把它挖个坑埋下,对你有好处的。”说完金光一闪,化作了观世音,微笑着点点头,化为一抹彩虹飞走了。老汉又惊又喜,立即将水瓶埋在了田边。”轰隆”一声,埋水瓶之处出现一口大泉,一股清泉自泉眼中澎湃而出,淌进了水田里,淌进了邻里乡人的水田里,淌进了………………

从此,人们就叫这口泉为”观音泉“。从此,这里的水稻年年丰收。

  故事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姓徐的人家在松峰山脚下盖了一座竹楼,上面养羊,下面塘里养鱼,他家栽的一棵梨树结了一个鲜红鲜红的梨子,三年不落果。有一晚,儿子徐光福梦见一位老太婆叫他把梨子摘下,在羊楼后面石壁上敲三下,将可获得一笔财富。第二天他摘下梨子,拿去一试,果然石门洞开,光福进去一看,只见绿的翡、红的玛瑙、白的珍珠、黄的金子,光彩夺目,眼花缭乱,正打算拿点什么,忽然洞顶上一条蛟龙蜿蜒而下,吓得徐光福抓了几把珍珠放在衣兜里就往外逃,一时心慌,忘记把梨子带出来。刚跨出洞门,石门紧闭。他向衣兜一看,哪里是什么珍珠!原来是一衣兜茶籽。徐光福把茶籽撤在松峰山脚下,从此那里就长出一片绿油油的茶树。人们后来就把这里称作羊楼洞。传说二:在唐文宗太和年间,一个名叫才子梅青竹与邻家女柳兰香相恋,碰上皇帝选妃,柳兰香之父柳天贵仗着女儿长得艳丽,做着国丈的美梦,造了册子准备候选。一个深秋的晚上,青竹与兰香步入东篱,倾诉苦衷。他俩商量好一阵,决定逃跑,远避他乡。就在这晚,青竹带了行李,兰香牵出白马,双双向西南而逃,来到松峰山下,这里山清水秀,百花飘香,俩人便在一石洞中安身。一天,柳天贵带着家丁追来了。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出现了一个穿白衣白裙的妇人,她对惊慌失措的青竹与兰香说:”别怕,快躲到我裙子里。”俩人便藏在白衣妇人的裙子里。柳天贵喝问白衣妇人刚才一对年轻男女哪里去了。白衣妇人说:这里没有年轻男女。柳天贵指着白马说:”这马是我的,难道盗马人不在吗?”白衣妇人说:”你眼睛看花了,这是一只白羊,不是白马。”柳天贵再定眼一看,果然是一只白羊。柳天贵在洞内洞外搜查一遍,什么也没有,只好走了。白衣人唤出青竹与兰香,俩人在向恩人拜谢时候,一眨眼功夫,只见白衣妇人足踏莲花,升空而去,这才知道恩人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从此梅青竹和柳兰香就在松峰上定居下来,他们在洞旁搭了个竹楼,用青石板修了一条长长的石巷直达山下的茶市。青竹与兰香在这里种植绿茶,还将制好的茶叶储在竹楼上的泉洞里。远近的茶商买到这种茶叶,打开木箱,香气四溢,用观音泉水泡茶,更是甘美异常,人们把这茶呼为”离魂草”。年长月久,人们常找青竹与兰香买茶,见到白羊竹楼洞茶三绝,便把这三绝叫做”羊楼洞”,羊楼洞因此而得名,洞茶由此扬名远方,青竹与兰香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爱情故事。